查看原文
其他

令人心疼的白发!

梳子姐2024 晚情楼
2024-09-27

作者 | 梳子姐


一位读者后台留言说:“某市高三的同学学习把头发都累白了,太心疼这些孩子了,能不能就这个问题写一写,呼吁一下我们的教育吧,再不改得把孩子累完了!”

同时还发来三张图片,全是孩子在教室里面花白头发的样子。
其实类似消息去年我就在网上看到了,关于教育方面的话题也写了不少,但有一种苍白无力的感觉,那就是问题现实地摆在那里,一堆乱麻理不出个头绪,几乎没有人能够改变。

并且越改越糟糕,越改孩子们的负担越重,卷的越严重,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,难道这就是教育的宿命吗?

睡眠不足、课业压力大,都有可能导致头发过早斑白,这应是问题的主因,除此之外还有个因素不能忽略,那就是膳食营养问题。

一位曾在学校食堂打工的大姐说,食堂做饭太不负责了,食材质量不好,就大把大把地放味精,孩子成天吃肯定对身体不好。

或许她所见到的只是偶然现象,但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那就是每个人都无比地爱自己的子女,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进重点学校、享受最好的教育条件,可是在整个教育链条上,孩子已经异化为工具、异化为商品,学习成绩是家长夸耀的谈资,学校和老师能力的明证,唯独忽略了孩子作为主体的切身感受。

当然,学习是件苦差事,需要勤奋上进才能学有所成,可是付出巨大代价后,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。

学者储殷讲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,他说自己做大学老师多年,明显感到从2015年开始,学生呈现出三个特点:

一是没有求知欲,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,虽然在乎分数,更喜欢什么都不学就能拿到分数;二是他们需要的是答案,不太需要思考,也不喜欢思考;三就是有很多欲望,买这个买那个,但缺少对人生的信念,上课的时候甚至连书都不带。

这或许就是极致应试教育和高强度刷题训练后出现的必然结果,然而把所有问题都归到教育身上又或许并不公允,细细想来,2015年后逐渐失去欲望、失去思考、失去乐趣的,又何止孩子们?
学校并非孤立的象牙塔,脱离整个社会环境和时代情境去苛责教育,是不客观、不理性、不公平的。

学生有学生的苦楚,家长有家长的焦虑,老师有老师的压力,这些是丝丝相扣的连环套,仅仅靠政策上的技术性调节于事无补。

甚至更大胆地判断,之所以教育搞到这个地步,就是因为行政力量干扰干涉的太多,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,家长心理期待失衡,背弃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孩子成长求知的正常规律。

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,郑强教授说,“我们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,是累倒在起跑线上的。”

教育的目的本应是传道授业解惑,以张扬个性、挖掘潜力、成就未来,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施摧残与压抑之实。

青春年少早早染上华发,儿童精神科挤满穿着校服的孩子,严重睡眠不足,永远做不完的作业,还有课间休息除了上厕所哪都不让去,各种指令性任务让老师亦不堪重负、心理倦怠……

我们不是教育专家,不敢妄谈教育,但是每每为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而感到痛心和困惑。

今天与朋友聊天,回忆起30多年前上小学时的情景,由于校舍不足,需要上学的孩子又太多,老师就像赶鸭子一样,个子高的今年先上学,个子矮的明年再来,哪有什么学区、摇号、积分,这样的日子再也不可能有了。

有个观点我非常赞同,别看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,享受着现代高科技,但是他们过的很苦,幸福感并不强。

作为父母,我们无力改变整个大的环境,更不能干涉具体的教育行为,唯一能做的是别再变本加厉,别盲目指责批判,孩子们受的煎熬或许我们真的理解不了。

回头看看三十年前的样子,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可笑幼稚,三十年后人们又会如何评价今天这个时代呢?

需要接受教育,需要作出改变的,或许并不是孩子,而是这个油腻的社会。
- 完 - 
   只为苍生说人话!


@关注和转发,就是最大的支持@
为防失联,请添加作者微信:
Liurushi2022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晚情楼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