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原文
其他

莒之兴,尽在“包容”

日照日报
2024-08-31

有“3000年古城、4000年银杏、5000年文字”之称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,是莒国故城的所在地,也是莒文化生生不息的家园。

莒为三代古国故都,莒国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莒文化不仅是东夷文化的一部分,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。在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中,莒文化以极大的包容性融合其他地域和国族的文化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
从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口尊上比甲骨文还早1500年的原始文字,到刘勰所著《文心雕龙》,再到扎根于莒地的沂蒙画派跻身中国当代十大画派,5000多年来,这里用悠长的文化脉络,诠释着“莒”之韵;

从“莒鲁会盟”的见证地到如今的旅游胜地,4000年的“天下银杏第一树”,于历史沉浮中静观沧海桑田,见证着“莒”之变;

从“端端雍雍,闻于夏东”到鼎力齐鲁的“东夷之雄”,再到如今为文化“两创”而打造的“中国春秋第一城”,3000年后,历经岁月侵蚀的莒国故城重焕生机,也唤起了人们对于莒文化的回望、品读和思索。




1

“毋忘在莒”佳话里的大义包容

抬头仰望。

初冬时节,莒县浮来山上的“天下银杏第一树”在夕阳晚照中透出斑驳的光泽,落叶随风摇曳,洒落一地金黄,似与苍凉的时间低语光阴旧梦。

从春秋至今,已4000余年树龄的老银杏树,依然古朴苍劲,每到夏季,枝叶繁茂,华盖如亭。触摸其厚重的树干,犹如打开一扇时空的暗门,直面千年莒文化的具象和演变。在这里,不仅见证了人间的沧桑巨变,也见证了历史的尘烟。

春秋时期的莒鲁会盟就在这棵大银杏树下。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中记载:“九月辛卯,公及莒人盟于浮来。

莒国原为部落方国时代的大国,周灭商后分封诸侯,莒国国君兹舆期被周武王封为子爵。春秋初年,兹舆期把都城由介根(又名计斤,今山东胶州市西南)迁到莒。莒国自此在史册中留下痕迹。

春秋时期,莒鲁两国因为争夺边地经常产生摩擦。公元前722 年,为调和莒鲁两国关系,热心的纪国国君纪子帛当起了中间人的角色,与莒国国君在密会盟。后经多次斡旋,公元前715 年9月,莒子与鲁隐公在浮来山结盟和好。

彼时的银杏树,只有一千余岁,秋日时节,满目葳蕤。银杏树下,莒鲁两国君王尽释前嫌、言归于好。这次会盟,也将作为东夷之国的莒国拉到了鲁国的行列,华夷界限逐渐模糊。

此后,鲁、莒、纪等国维持了较好的关系,莒国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也相对稳定。莒国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,使得民众崇仁尚礼、恪守诚信、好让不争,颇有君子之风,时人尊其为“君子之国”。

莒国大义包容,成为许多诸侯国君、公子、大夫们遇到内乱时投奔避难之所。流亡者中,有谭子、鲁公子庆父、齐高无咎、齐王何、齐工偻洒。其中,最著名的是齐公子小白,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,莒国成为他重振羽翼的庇护所,回到齐国后,他最终成为一代霸主,并留下“毋忘在莒”的佳话。

春秋时期,齐襄公昏庸残暴,臣怨民愤,众叛亲离。鲁庄公八年(公元前686年),齐国贵族公孙无知(齐襄公堂弟)发动政变,杀死齐襄公,自立为君。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外逃避难,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投奔到莒国,管仲、召忽侍奉公子纠投奔到鲁国。次年,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杀死,齐国无君,一片混乱。

高傒等齐国大臣暗中派人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。而鲁国此时也闻讯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争位。怕小白捷足先登,他们先派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堵截。管仲暗箭射中小白腰间的衣带钩。小白仆倒在地,假装被射死。管仲信以为真,回报公子纠。公子纠以为公子小白已死,再无人与其争夺国君之位,便缓缓而行,走了六天才到齐境。而公子小白在莒国军队的护送下,昼夜兼程,很快返回齐国临淄,在高奚等大臣的拥戴下登上王位,史称齐桓公。

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,不计前嫌,重任了管仲,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。功成名就的齐桓公流露出傲慢情绪。鲍叔牙看到眼里,便思忖择机谏言。根据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记载,在一次宴请群臣时,鲍叔牙借敬酒劝齐桓公:“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。”同时劝说管仲“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”,齐桓公听了避席再拜曰:“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,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!”此即“毋忘在莒”典故的由来。

自此,齐桓公与管仲皆收了骄色,励精图治,终成大业。“毋忘在莒”具有深刻的励志教育意义,成为著名历史典故。魏征、康有为都曾援引。

“毋忘在莒”的典故在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中具有较强的知名度,以其包容、尚义、奋进的精神特质诠释着莒文化的内涵,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莒文化厚重的根系,

和浮来山上的“天下银杏第一树”一起,

向历史纵深和人性幽微处扩展,

攀援的藤蔓处开出了一朵朵绮丽的花朵。

再次凝望这棵护佑着莒地四千余年的老银杏树,它历经20个朝代仍枝繁叶茂,静默在那里,像一位洞悉人世间的智者。新生的银杏叶绿了又黄了,留下了时间的年轮和历史的回响,引人遐思。

深厚绵长的莒文化滋养着莒地和这里的人民,也影响了一位名垂青史的文化名人——南梁文艺理论家刘勰。刘勰字彦和,祖籍莒县,曾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。晚年归隐故乡莒县浮来山,在此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——《文心雕龙》,用文字书写了莒文化的精神之魂。

在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里,刘勰自述其志:“君子处世,树德建言。”鲁迅站在考察、总结世界美学的高度,给予《文心雕龙》极高的评价,他说:“东则有刘彦和之《文心》,西则有亚里土多德之《诗学》,解析神质,包举洪纤,开源发流,为世楷式。”把刘勰摆在了与亚里士多德并驾齐驱的位置上。

一千七百多年前,鬓发斑白的刘勰独自在定林寺的校经楼内整理经卷。据《南史》载,“定林寺经藏,勰所定也”。

校经楼位于寺内一清雅小院,门匾镌刻有郭沫若手书“校经楼”三字。院内古槐与巨桐冠盖如云,满目古朴清幽。刘勰为故土留下的文化遗产,与老银杏树一起,静静守护着这片山水。

位于校经楼后的三教堂,是定林寺的第三进院落,也是院内的主体建筑。三教是指儒释道三教。殿堂内原供有孔子、老子和释迦摩尼像,现辟为《文心雕龙》学术讨论专题陈列室。把三教放在一起供奉瞻仰,这正是莒文化的包容和博大所创造的奇观。

旧时的暮鼓晨钟依稀在耳畔回荡,

曾经在此伏案疾书的刘勰和古老银杏树,

早已融入莒文化的深厚肌理,

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记忆。




2

六千年大口尊尽显“容纳”之意

沭河,古称“沭水”,《水经注·沭水》记载,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。沭河流域是中国文字的发源地,也是著名的大汶口和东夷文化主要发祥地。

初冬时节,从远古的幽深中逶迤而来的沭河,依然在莒县境内蜿蜒流淌。为了探寻更广阔的生存空间,先莒人类沿沂沭河源头向沿海拓展。这条时光之河,见证了多少岁月更迭和历史变迁,也许,只有沭河的风知道。

和沭河一起绵延至今的,是底蕴深厚的莒文化。莒地文脉源远流长,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,这从出土的沂源猿人头骨化石,以及遗址中的石镰、石刀等细石器中可以窥见一斑。

到了约6100年至46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,莒地文明创造处于同期领先发展水平,莒地先民发明了原始文字、历法、礼制和酿酒,建立了氏族聚落古国,文明诸要素集中呈现。

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一片远古墓葬群,里面出土的石器、玉器、陶器等文物达3600余件,包括各种生产工具、成套酿酒器、砭石类医药工具、音乐器具、天文祭祀礼器和系列陶文大口尊等。这些文物皆吻合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特征。

拂去岁月的尘土,这些文物揭开了早期莒文化的神秘面纱,让5000多年前莒地的人文风貌重见天日。可以想象,随着莒文化的萌芽发展,莒地先人依农时耕种,闲时可饮酒赏乐,生活变得有礼有序、有滋有味。

更令人称奇的是,以莒县陵阳河、大朱家村、杭头等遗址为中心出土的陶文20个字,共8种类型,这些刻在陶器上的神秘图像文字,是学界公认的汉字祖型,对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。

走进莒州博物馆“文明曙光”展厅,可见一件高约半米的“炮弹”状文物,这就是1960年出土于莒县陵阳河的三只大口尊之一,也是镇馆之宝。其上刻画的“日月山”图案,已具备汉字音、形、义三要素,古文字学家于省吾释之为“旦”字。著名历史学家田昌五释为“昊”字,认为是东夷族的领袖太昊伏羲氏、少昊的族徽。

后经专家考证,这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文字,比甲骨文要早1500年。这一下子就把中国文明史往前推进了1500余年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先秦史学家理事长宋镇豪指出,莒文化是最纯的绵延悠长的东夷文明的代表,核心区在山东省日照、莒县一带,目前已可追溯到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时期,其历史影响、文化价值与齐文化、鲁文化三足鼎立。它将中华文明向前延伸了千年以上,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自不待言。

这只刻有“日月山”图案的大口尊有何用途?原来,当时的大口尊是重要的祭祀礼器,反映当时莒地氏族以太阳、山川、草木等为图腾标志,并把对自然的崇拜化为原始的文字,显示出莒地先人非凡的创造力,这与莒文化中蕴含的“创新自强、厚德崇文”一脉相承。

随着早期文字的成形,莒文化逐渐开枝散叶,向着更丰厚的内核和广阔的视角延展。

陵阳河等遗址出土的文物中,除了陶文大口尊,还有陶质牛角号、彩陶盆、滤酒缸、白陶双鋬鬶、箅状鬶、玉质砭石等重要文物,这在全国极为罕见,当时震惊中外考古界。

其中,鬶为陶器最基本的器形,其仿自鸟的形状,或似展翅欲飞,或似仰首高歌,反映了东夷文化以鸟为图腾的习俗崇拜。陶鬶有白、黄、褐三种颜色,其圆润精巧的外形,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平,又有实用性和“容纳”之意,足见当时制陶业之发达和莒地先人之匠心。

到了龙山文化时期,文字、城市、成熟礼制、金属冶炼等国家文明要素在莒地已全方位集中呈现,出现了两城、尧王城、丹土、薄板台等城邦古国。1934年英国版的《世界史便览》中记载: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,中国日照两城是亚洲最早的城市。

令人惊叹的是,莒地遗址出土的蛋壳陶因“薄如纸、黑如漆、亮如镜、硬如瓷”而闻名于世,被誉为“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”,成为龙山文化的代表,代表了当时制陶业的顶峰。

莒文化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,浸润着这片土地,不时腾起浪花。2013年,在“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”上,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将“包容创造、明礼尚义、崇文重学、自强奋进”概括为莒文化的精神内涵。这与当下彰显开放与包容的“一带一路”精神有共通之处,足见莒文化的根脉和底蕴之深厚。

和莒文化一起行进蜕变的,还有莒地在历史演变中的浮浮沉沉。从夏朝“端端雍雍,闻于夏东”,到与商朝争锋的莒方国;从西周时获封莒国,到春秋时成为鼎立齐鲁的“东夷之雄”;从强盛走向衰亡的莒国,再到战国秦汉后融入中华一统的莒县,在历史的长河中行进演变,如今的莒县正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蓄势“突破”,开启全新的篇章。




3

千年古城以“包容”在“两创”中生辉

在寻访莒文化的过程中,作为莒文化地标的莒国故城,强烈吸引着笔者。

那座春秋时期第一大城的王城就筑在今日莒县县城所在处,由内城、外郭两部分组成。其中,外郭南北、东西各约5公里,周长约20公里,面积约25平方公里,是东周王城面积的2倍多。郭城面积宏大,居民可以足不出城耕种粮食,实现自给自足,里面还有制陶、铸钱等门类齐全的作坊,能够长期保障战时生产生活物资。

近三千年的时光里,莒国故城历经战国和秦汉末年战乱,竟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,至南北朝时期仍旧雄厚方正、巍峨耸立。北魏郦道元记在《水经注·沭水》里的莒城,依然气势恢宏:“其城三重,并悉崇峻,唯南开一门。内城方十二里,郭周四十许里。”

莒文化就在那座庞大坚固的王城里枝繁叶茂,和时光一起生生不息。

在历史变迁和风霜雨雪中,莒国故城逐渐残破、缩小,只剩断壁残垣。今日莒县前城子后村西南,有一片凸出地面的高土岗,那正是莒国故城残留的外城西北角城垣。

如何让承载莒文化的莒国故城重见天日?能否把莒国故城打造成古城文化“两创”新标杆?莒县人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重修莒国古城!他们真的做到了。

莒国古城于201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,2021年7月陆续开放,2022年全面开城。绵亘数千载的莒文化,为新筑的古城融入了文化精髓;古为今用的大胆尝试,让古城重新焕发生机。

“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、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,莒国古城项目是莒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经济转型的“龙头项目”,也是提升城市品位、‘老城做文化、新城现代化’,实现‘一强三名’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。”莒县县委书记王霞说。

步入莒国古城,浩荡在春秋的莒风迎面拂来。

金龙湖环抱之中,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莒王宫庄严肃穆、气势磅礴。莒王宫由宫门区、大殿、后殿、东西偏殿、阙楼、连廊等组成。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大殿最高处46.2米,与主城门、文昌阁鼎足而立、遥相呼应。

除了莒王宫,古城内还建有城阳王府、刘勰纪念馆、文昌阁、雕龙苑、太公岛等十多个文化景观,这些人文景观涵盖了春秋、汉、唐、明、清多种建筑风格,再现了古代的宫廷文化、军事文化、科举文化、市井文化,正是当地“以文促旅,以旅彰文”的创新实践。

雕梁画栋,斗拱飞檐,

青砖灰瓦,古色古香。

行走其中,犹如观赏一幅

丰富多元的莒文化图。

这里昼夜皆景,特色鲜明。白天,可观看“莒王迎宾”仪式,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,以及唐氏焗瓷、赵氏砚雕、泥塑彩绘、渔鼓书等非遗项目;华灯初上,夜色阑珊,莒国古城彩灯摇曳、星辉闪耀,可赏文昌阁绚丽灯光秀,观如梦似幻的水街,听小巷里飘出的婉转歌声……置身其中,梦回春秋,沉醉其中。

阅古城,知春秋。这里不仅可以遍览春秋莒风,还能看到文化创意的时代气息,以及浓浓的烟火气。非遗市集里人头攒动,捏面人、画糖画等摊位上的手工艺人展示着绝技,令游客们拍手叫绝。莒文化元素的工艺品更是新颖别致,有质地细腻的莒地石砚台,有古银杏造型的储蓄罐,还有象形文字“日月山”项链……古今交融的意境中,莒文化变成了生活化的一件件物品,可感可知可爱。

如果饿了就在古城尝尝当地的特色小吃,几碟小菜,几块热饼,再来一碗洒满芫荽葱花、冒着热气的莒县羊汤,保准让你吃得酣畅淋漓,这里还有烧鸡、小炒鸡、豆腐、烧烤,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,充分满足你的味蕾。

“莒鲁会盟”舞台剧、乡村周姑戏、古装戏等戏曲表演,让你沉浸体验当地传统特色文化;如果逛累了还可以到茶社小憩,到咖啡馆小坐。

莒国古城开城以来就成为文化旅游项目热点,众多游客慕名而来,一睹春秋古城之风采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11月,古城内现有商户 160余家,开城以来,累计接待游客约1146余万人次,商铺营业额约9887余万元。2023 年以来,接待游客约529余万人次,同比增长约53%,商铺营业额达3940余万元,同比增长约57%。

满目春秋画卷,千载莒国古城。

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的莒文化,

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。


来源:日照日报

记者:宋庆艳

编辑:丁晓丽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审校:张珊‍‍

责编:王宗敏
推荐阅读

经山

13人!日照这家国企公开招聘!

双预警齐发!日照的雪要来了!事关你的汽车、快递外卖→

近期热门视频

更多精彩视频
尽在“日照日报视频号”欢迎关注


觉得好看,请点这里↓↓↓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日照日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